找到相关内容130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什邡马祖禅文化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基本原则和几点建议

    平常心”既带有明显的平民化、生活化等特点,也带有明显的简易化、淳朴化的风格,既体现了平实入世的精神品质,也体现了圣洁超越的思想境界,既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也有现实的应用价值,还有沁人心脾的诗意化的美学价值...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92161372.html
  • 论宋释惠洪的“好为绮语”

    僧诗从净界引向了凡间,从山林引向了城邑。从而通向了活生生的情欲世界。尽管这种做法从宗教的立场上看是大逆不道的,但这种从自然人性的角度对待诗歌的理论与实践,从哲学上、从美学上说却有着个性解放的意义” ⑤ ...

    陈自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2361502.html
  • 研究生读佛笔记

    言不尽意。这让我联想到文学中的某些美学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那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往往是优秀作家作品所希望达到的境界。尽管《金刚经》里佛祖与须菩提之间以对话问答的方式向世人传授佛法不能...深奥的人生哲学和美学。对于人生态度,佛经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而且只有在与经书面对面的时侯,才能深刻地感觉到许多人对佛教的误解:认为它是一种封建迷信,是麻醉自己的思想糟粕。  其实,恰好相反,它是让...

    北邙山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52661751.html
  • 从佛教经典到民间传说--李靖、妙善故事之变异(2)

    和古希腊悲剧对比。简单来说,他们 是从两种文学间毫无直接影响关系的角度著手,对二 者的相似与相异,努力从美学、心理学、哲学、民俗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70061819.html
  • 克孜尔石窟考察与研究世纪回眸

    首创期(魏、西晋时期);演变期(南北朝至盛唐)和发展期(8~11世纪末)。   1955年,王子云先生发表了《新疆拜城赫色尔石窟》[12]一文,作者从美学角度分析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艺术特色,论证了它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11863168.html
  • 大乘禅法的修证原理——《永嘉证道歌》大意

    享受。艺术、文学、哲学、世间的各种音乐、美学,无非是讲追求精神的享受,他有实际的受用。那虽然有实际的受用,它还是世间法。   所以,你要明白这个绝学无为证的这个体呢,先要观察我们自己的人生。观察我们的...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12963447.html
  • 由儒佛的情绪观论情感教育

    文献编撰社。  释证严 (民81) :自在的心灵。台北:希代。  龚道运 (民82) :先秦儒家美学论集。台北:文史哲。  五、英文部份:  Adler, Mortimer J. (1990). ...

    陈雪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3263680.html
  • 禅的情趣与文人园林

    乃至审美趣味,并表现在文人园林的美感特征中;  二、文人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园林美学的主导倾向。考察禅文化对园林的影响,不能不涉及到文人园林。  ’  精神文化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小巧的小景区空间,别有一番韵致,给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增添了情韵。明清皇家园林对江南文人园林美的吸收,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很突出的现象。这也说明了士大夫的园林美学已成为被广泛接受的文化素质或民族文化特色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1963871.html
  • 禅的精神与寺庙园林(1)

    建筑结构垂直升腾的动态视觉效果。  哥特教堂条理明晰、体系综合的特点颇类于当时流行的基督教经院哲学,它们以华美悦目的形象和富丽高雅的气派,把中世纪人对基督教的狂热信仰和对建筑艺术的美学追求融为一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2063872.html
  • 从菩提达摩到大意宗杲——一个禅学认识架构的历史形成

    已经被剥掉。所以,在本质上,我们无法把支援成分一一指认  出来。  “意义剥夺”的现象显示了“支援意识”的本质——不定的、不可指实、完整而不可范限的融贯体。  在美学上有所谓“九方皋相马不辨雌黄”的...

    林湘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22064105.html